2004年4月,沙飞的女儿王雁来到北京,第一次敲响了聂力家的门,邀请她参加即将在下月举行的沙飞塑像揭幕式。两人随意聊起了往事,聂力突然问王雁:“你父亲最后是谁签的字?”
“是你爸爸签的。”王雁毫不犹豫地答道。聂力听后,眼泪顿时涌了出来……
1949年12月15日,华北军区政治部接到来自石家庄和平医院的电话,称画报社社长沙飞打伤了一名日本医生,要求军区迅速派飞机将伤者送往北京救治。
军区随即派人展开调查,然而,刚走到半路,便传来消息说伤者不治身亡,随行的医疗专家也返回了北京。沙飞则被暂时扣押,无法自由行动,等待下一步指示。
展开剩余87%
聂荣臻得知此事后,心中产生疑虑,提出了“沙飞精神是否正常”的问题。他对沙飞非常了解,坚信沙飞不会做出这样的事。
1937年,八路军在平型关取得胜利,沙飞激动不已,立即请求前往前线进行采访。此后,他在五台县的两周时间里,采访了时任115师师长的聂荣臻,拍摄了一系列关于八路军的照片,这标志着沙飞的战地记者生涯正式开始。
聂荣臻随后率部队在五台山周围筹建抗日根据地,沙飞得知消息后再次前往,得到了聂荣臻的热情接待,并获得批准,作为特派记者前往河北采访杨成武支队。
沙飞的摄影才华和革命激情深得聂荣臻的欣赏,在他的推荐下,沙飞成为了八路军中的第一位专职新闻摄影记者,并且由原名“司徒传”改名为“沙飞”。随后,聂荣臻还任命他为晋察冀军区政治部科长,并兼任抗敌报社副主任。
在聂荣臻的支持下,沙飞通过新闻摄影为军民抗日宣传,并在晋察冀根据地举办了第一次摄影展览,吸引了大量八路军官兵和周围百姓前来观看,甚至包括正在当地抢救伤员的白求恩医生。
展览结束后,聂荣臻兴奋地对沙飞说:“这些照片形象鲜明、真实,战士和老百姓看得明白。它们不仅是宣传教育工具,如果能放大,效果会更好。”
为了完成这个任务,沙飞在简陋的条件下搭建了暗室。聂荣臻鼓励他说:“多放大一些照片,让它们传到延安,外宾来访时也可以赠送这些照片,它们比任何东西都珍贵。”
沙飞将这些照片送到延安,获得了毛主席等中央领导人的高度评价。
1939年2月,晋察冀军区成立了新闻摄影科,这是中国革命史上第一个新闻摄影机构,沙飞也因此成为了中国革命史上第一位摄影科科长。
在聂荣臻的指示下,沙飞带领摄影科成员不知疲倦地工作,寄送照片和宣传资料至各地,在抗战宣传中发挥了重要作用。
次年,百团大战爆发,战士们在战斗中救出了两名日本小女孩。得知女孩父母已殒命后,她们被送到军区司令部,聂荣臻亲自去探望并照顾她们,表现出深切的关怀。
最初聂荣臻打算收养这两位小女孩,但考虑到战时环境艰苦,他最终决定将她们送回日本:“孩子毕竟是无辜的。”
沙飞恰好在现场,他凭借记者的敏锐洞察力提出,先拍几张照片再送她们回去。聂荣臻同意了,这一天,沙飞拍摄了20多张照片,其中不少成为了抗战史上的经典影像。
沙飞从事摄影工作后,一直渴望出版自己的画报。为了实现聂荣臻的指示,沙飞大胆提出创办画报的设想,并得到了聂荣臻的大力支持。
1941年5月,军区决定成立《晋察冀画报》筹备组,并将其交给沙飞全面负责。尽管沙飞身患肺结核,他依然不顾病痛,坚持外出采访,甚至有时因过度劳累而咳血。
聂荣臻也为沙飞的工作提供了设备支持,沙飞与同事们反复研究改进印刷技术,经过长达10个月的筹备,晋察冀画报社终于成立,聂荣臻任命沙飞为画报社主任。创刊号印刷了1000册,通过多个渠道送到了延安、重庆及其他抗日根据地,并受到了广泛好评,成为了“文化的鲜花”和“了不起的创举”。
1948年,华北画报社正式成立,沙飞被任命为主任,然而在此时,他的肺结核病情加重,被迫住进了医院。经过一年多的治疗,沙飞的病情基本痊愈。然而,在他出院的当天,却发生了沙飞打死日本医生的悲剧。
那天,沙飞与两名警卫员正准备离开医院,他让警卫员召来日本医生,询问带药和注意事项。日本医生为他开了两种药,并叮嘱要多休息。
然而,当日本医生准备离开时,沙飞趁警卫员不注意,突然朝医生开了两枪,医生应声倒地。医院的其他人赶来抢救,但医生最终还是死于伤重。沙飞冷静地对他人说:“他是日本人,日本法西斯杀害了那么多中国人。”
这起事件在医院引发了巨大反响。那名医生并非战俘,而是作为国际友人来到中国,为中国人民提供医疗帮助,他为人和善,医术高超,是医院里的威信人物。
聂荣臻在得知事件后,要求医院证明沙飞是否有精神病,医院根据主治医生的意见,出具了“沙飞精神正常”的证明。聂荣臻看到报告后,感到十分痛心,深感无奈地说:“挥泪斩马谡,厚葬沙飞,他贡献大。”
尽管沙飞的举动令人震惊,聂荣臻依然最终在报告上签字,下令执行沙飞的死刑。
第二天,张鼎中带人赴石家庄再次提审了沙飞。沙飞坦言自己并非一时冲动,而是早有准备的报仇行为:“这件事,聂司令员肯定会知道的,他会公正处理的。”
1950年3月4日,张鼎中正式宣读了判决书,并问沙飞是否认罪。沙飞请求查看判决书,并仔细检查后,看到聂荣臻亲笔签字后,低声说道:“聂总!”随即泪流满面。
执行死刑当天,沙飞非常冷静,他提出要回监房换衣服。准备就绪后,沙飞由众人陪同前往刑场,途中未见任何押解,大家步伐从容,就像日常散步一样。
到达刑场时,沙飞看到前方的棺木,依然没有表现出任何惊讶,反而平静地走到棺木旁,指着被褥说:“枕头马上就有。”
张鼎中耐心为他准备一切,并尽量不让沙飞感到过多的不适。
当一切准备好后,沙飞问:“还需要我跪下吗?”这成为了他在这个世界上说的最后一句话。
枪声响起,沙飞永远离开了人世。根据聂荣臻的指示,沙飞的尸体被立即安葬,坟头立起了一块简单的木牌,上面写着“沙飞之墓”。
时隔近三十年,沙飞的女儿王笑利接到了摄影家协会陈淑芬的电话,询问是否能够提供一些父亲的材料。这个电话让王笑利感到意外,也让她开始走上了为父亲纠正冤屈的道路。
经过六年多的调查,最终确认沙飞在杀害日本医生时精神失常。聂荣臻得知此事后,心中松了口气,并亲自批示纠正这一错案。1986年,总政治部决定为沙飞平反,并将他的遗骸迁葬至河北阜平烈士陵园。
2004年,在沙飞塑像揭幕式前夕,王雁来到聂力家邀请她参加揭幕式,谈及往事时,聂力提起当年沙飞的判决书,王雁脱口而出:“是你爸爸签的。”聂力听后,忍不住泪流满面。
发布于:天津市